知识课堂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
知识课堂
【科普】对乙肝母婴传播说"NO"
发布时间:2025-04-26 浏览次数:18次


乙肝是什么呢?
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肝炎。乙肝病毒感染可引发急性、慢性肝炎,根据病情进展,可导致肝脏不同程度炎症坏死或肝纤维化,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。
对于孕妈妈和宝宝来说,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母婴垂直传播,产时及产后传播三种途径。


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怀孕中的处理都有哪些呢?

01
孕前的处理

感染HBV的生育期女性应在妊娠前行肝功能、血清HBV DNA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。患者最佳受孕时机是肝功能正常、血清HBV DNA低水平,肝脏超声无特殊改变。若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,请遵医嘱服用药物。


02
妊娠期处理

需要筛查夫妻双方的HBsAg,妊娠中晚期HBVDNA病毒载量>2×10^5IU/ml,在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后,可于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,减少HBV DNA的母婴传播。


03
分娩时处理

分娩时尽量避免产程延长、缩短第二产程,尽量减少软产道裂伤和羊水吸入。


04
产褥期处理

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,经过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后,是可以母乳喂养的,无需检测乳汁中有无HBV DNA。如果因病情严重不适宜哺乳的产妇,应尽早回奶。


小贴士
孕妇HBsAg阳性
足月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(越快越好)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,1个月,6个月分别各注射一次乙肝疫苗。
早产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(越快越好)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,乙肝疫苗3-4周第二针,再隔1个月第三针,再隔5个月第四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