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常常“谈艾色变”,对于艾滋病总数充满恐惧及厌恶,今天就来谈谈如何正确的认识艾滋病。



艾滋病,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(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,简称AIDS),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,HIV)引起的严重传染病。这种病毒专门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,尤其是CD4+ T细胞,导致人体对各种感染和某些癌症的防御能力大幅下降。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发热、全身不适、头痛、恶心、肌肉酸痛等症状。大约两周后,这些症状可能会消失,进入无症状期,但此时可能会伴有全身淋巴结反复肿大。进入发病期后,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,如发热、盗汗、厌食,并逐渐侵袭多个系统,包括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、皮肤粘膜、眼部等,可能继发肿瘤、严重的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。


1.性接触传播:包括异性性行为、同性性行为以及双性性行为,这些都是常见的传播方式。
2.血液传播:通过共用注射器、输血或使用未经适当筛查的血液制品进行传播。
3.母婴传播:HIV阳性的母亲在怀孕、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会将病毒传给婴儿。
4.器官移植或组织移植:在这些医疗过程中,如果供体带有HIV病毒,受体也可能被感染。


1. 免疫系统受损:HIV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,导致患者对感染和癌症的抵抗力显著下降。
2.长期健康问题:艾滋病患者可能会面临多种长期健康问题,如持续的疲劳、不明原因的发热、体重下降、呼吸困难等。
3.传播风险: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,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将HIV病毒传播给其他人,增加了公共卫生风险。


1.安全性行为:使用避孕套可以显著降低通过性接触传播HIV的风险。
2.避免共用注射器:不共用针头、注射器或其他可能沾有血液的锐器,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。
3.HIV检测和咨询:了解自己的HIV状态,并在必要时接受咨询和治疗,以便及时采取措施。
4.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:确保医疗过程中使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经过严格的HIV检测,以降低感染风险。
5.预防母婴传播:对于患艾滋病的孕妇,通过治疗,母婴阻断成功率>95%,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规范服药、避免母乳喂养等措施,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2%以下。

尽管在治疗与疫苗方面,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,但多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HIV病毒,使患者保持健康状态并显著降低传播风险。所以大家要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,远离它,保障自身安全。
